买断费争议!青岛 GM 直言:开拓者出价连杨瀚森伙食费都不够

买断费争议!青岛 GM 直言:开拓者出价连杨瀚森伙食费都不够

来源:24直播网 2025-09-22 13:51:49

  青岛男篮总经理的采访引发篮球圈热议:“开拓者给的买断费很少,还不够杨瀚森这几年伙食费。” 这番言论直指杨瀚森登陆 NBA 的买断谈判僵局 —— 开拓者仅开出 50 万美元买断报价,而青岛队坚持索要 200 万美元,双方因差价陷入僵持。作为 CBA 培养的顶级内线,杨瀚森从 14 岁进入青训到如今 21 岁征战 CBA,青岛队累计投入超 800 万元,其中仅饮食营养、康复保障等 “隐性成本” 便占比 35%。从买断费的悬殊分歧,到培养成本的明细构成,再到中外联赛的机制差异,这一争议揭开了 CBA 球员登陆 NBA 背后的利益博弈与人才培养痛点。

买断博弈:50 万与 200 万的悬殊分歧

  “开拓者的报价逻辑:联盟惯例与成本考量”。NBA 球队的出价暗藏行业规则。开拓者以 “新秀买断费均值” 为由开出 50 万美元,参考近三年国际球员登陆 NBA 的买断案例,欧洲球员平均买断费约 60 万美元,CBA 球员此前最高为周琦的 150 万美元。球队管理层认为,杨瀚森虽具备即战力,但作为首轮末新秀,商业价值尚未完全兑现,50 万美元已符合 “联盟中等水平”。此外,开拓者需预留薪资空间签约其他球员,买断费预算受限。

  “青岛队的要价底气:培养投入与权益主张”。200 万美元的报价源于成本核算。青岛队提供的培养清单显示,杨瀚森青训 6 年间的饮食费用达 87 万元 —— 每日定制高蛋白餐食、海外拉练期间的营养补给等支出,年均超 14 万元;康复团队与体能训练的投入超 200 万元,仅 2023 年赴美特训的费用便达 45 万元。总经理直言:“我们不是漫天要价,仅是想收回部分基础投入,50 万美元连伙食费都覆盖不了。”

成本解析:CBA 球星的培养账单

  “隐性成本:饮食与康复的长期投入”。基础保障成本远超想象。青岛队为杨瀚森配备专属营养师,根据赛季不同阶段调整饮食方案,休赛期每日摄入热量需达 4500 大卡,仅进口牛排、三文鱼等食材月均支出超 1.2 万元。康复方面,他每次受伤后的 PRP 治疗单次费用达 8000 元,每年康复设备维护与理疗师薪酬合计超 30 万元。这些 “看不见的投入” 累计达 292 万元,占总培养成本的 36.5%。

  “显性成本:训练与赛事的系统支持”。竞技培养投入构成核心部分。杨瀚森每年参加国内外特训的费用超 50 万元,包括赴美参加 G 联赛训练营、聘请 NBA 退役中锋担任私教等;青训期间的比赛差旅费、装备费等累计达 185 万元;升入一队后,其专属训练师团队年薪超 60 万元。这些显性投入与隐性成本叠加,构成了 800 余万元的总培养支出。

机制差异:中美篮球的人才流动壁垒

  “CBA:青训主导的成本回收困境”。自主培养模式面临回报难题。CBA 球队普遍采用 “全周期青训”,球员 12-14 岁便进入俱乐部体系,培养周期长达 6-8 年,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。但目前缺乏成熟的人才转会分成机制,球员登陆 NBA 时,俱乐部仅能通过买断费收回部分成本。对比欧洲联赛 “青训球员转会分成” 制度 —— 球员未来转会时原俱乐部可获 10%-30% 分成,CBA 的成本回收渠道过于单一。

  “NBA:选秀体系下的低成本引援”。联盟规则倾向球队利益。NBA 通过选秀制度降低国际球员引进成本,将买断费纳入 “新秀合同附加条款”,且无强制补偿机制。开拓者作为受益方,自然遵循 “最低成本引援” 逻辑,而青岛队因缺乏制度保障,只能被动接受谈判弱势。篮球评论员指出:“中美联赛间没有统一的人才流动规则,导致培养方与引进方的利益失衡。”

案例参照:过往 CBA 球员的买断先例

  “周琦模式:150 万美元的行业标杆”。2019 年周琦登陆 NBA 时,新疆队与火箭达成 150 万美元买断协议,彼时周琦的培养成本约 600 万元,买断费覆盖 62.5% 的隐性成本。这一案例成为青岛队要价的重要参考 —— 杨瀚森的培养成本更高,且当前美元汇率波动,200 万美元的要价实则与周琦案例的成本占比基本持平。

  “年轻球员的低价买断困境”。对比之下,年轻球员更易陷入被动。2022 年余嘉豪登陆 NBA 时,浙江队仅获 30 万美元买断费,远低于其 500 万元的培养成本。主要原因在于年轻球员商业价值未凸显,NBA 球队议价能力更强。杨瀚森虽实力更优,但首轮末的选秀顺位仍让开拓者掌握谈判主动权。

破局思考:人才流动与成本回收的平衡之道

  “建立分级买断标准”。可参考球员实力与选秀顺位制定指导价。如首轮秀买断费不低于 150 万美元,次轮秀不低于 80 万美元,同时根据培养年限增加附加条款。CBA 公司可联合 NBA 制定《国际球员买断框架协议》,减少谈判摩擦。

  “推行青训分成制度”。借鉴欧洲联赛经验,要求球员登陆 NBA 后,未来 3 个赛季内将年薪的 5%-10% 返还原俱乐部。这种 “分期回收” 模式既能减轻 NBA 球队的一次性负担,也能保障 CBA 俱乐部的长期利益。



上一篇:税改冲击!尼克斯遇薪资抵扣危机:唐斯等人合同成本陡增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今日赛事